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党员教育专栏 > 党员论坛

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郑晓伟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10   浏览次数:6552


用行动改写历史  用智慧创造奇迹


他是浙江地质的陆地“雷达”,却拥有一双遁地的“千里眼”,15年爬山涉水,他为国家探明了若干个百万吨级矿产,经济价值数十亿元,创造了多个浙江地质的“奇迹”;

他是一名劳动模范,却是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科技创新的“领头雁”,是浙江地质创新的一面旗帜。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开展十余项创新课题,成绩斐然,多项科研文章,专题著作成为湖州骄傲,成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翘楚;

他是一个幸福家庭的“顶梁柱”,却常年奔波在地质勘探的山间野外,一年到头难有几天和家人团聚,“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他,常常用“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借口慰藉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只能深埋在心里;

……

他就是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地调院副院长、总工郑晓伟。

 

他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丰硕成果诠释使命担当

2018年9月,在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管村萤石矿ZK005钻孔现场,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队旗高高飘扬,郑晓伟头顶着火炉似的烈日,身穿着地质工作服,脚踩在烤得滚烫的高山岩石上,注视着刚刚取出的富含萤石矿的岩心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该项目是在省基金项目持续缩减,地勘经济极其不利的形势下,郑晓伟带领团队精准预测、精确选点、精心设计,在众多立项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基金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以找大矿、找好矿为工作目标,最终在前两个大型萤石矿成矿规律研究基础上,精准运用构造控矿理论锁定并探明了的第三个百万吨级萤石矿,在浙北找矿史上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满怀对浙北大地的深情眷恋和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面对找矿立功的巨大喜悦和对家中妻儿的愧疚和思念,而此时,已经在矿区连续驻扎了3个多月的郑晓伟可谓是五味杂陈。

“以找矿立功为荣”是所有地质人的初心使命和毕生追求,郑晓伟也不例外。凭借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加上苦干、实干和巧干,他创造了多个浙江地质找矿的“奇迹”。

15年来,郑晓伟先后独立承担或主持了多个矿区的地质勘查项目,提交了一批矿产地,潜在经济价值数十亿元,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的6年时间里,连续发现和探明了3个百万吨级大型萤石矿,如此高效实属业内罕见。

为降低地质找矿投入风险,郑晓伟在前期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踏勘和深入的研究分析,常常在一段几公里的崎岖山路上反复观察敲打无数遍,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矿化痕迹。正是他的严谨、务实态度以及过硬的技术、精准的预判,安吉县报福镇蒲芦坞项目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提交了234万吨大型萤石矿,并取得项目野外验收及报告评审“双优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硕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蒲芦坞萤石矿获评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三个大型萤石矿的探明为湖州赢得了“浙北萤石矿集区”的新名片;郑晓伟被评为浙江省地质找矿工作先进个人,并当选“浙江省最美国土资源人”,在“最美发布”现场接受采访,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宣讲先进事迹,受到了时任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的表扬肯定。

 

他敢于冲云破雾、攻坚克难,用青春智慧奏响时代强音

富阳市咸康村一带铅锌多金属矿地质详查项目是一对在产矿山深部进行补充调查工作,矿体形态复杂,上部有矿山正在生产作业,局部斜井被掩埋,仅仅剩下30—50公分的高度的通道,只能整个身体爬在地上才能通过,工作环境相当危险。项目组的同志都表示这是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级领导忧心忡忡。郑晓伟主动请缨,临危受命担任项目负责,为了摸清生产矿山内矿体与详查范围矿体的关系,又为了不影响上部矿山的正常生产和地质作业中的安全,他带领项目组在矿山结束一天生产后晚上8点爬进洞进行编录清理,赶在第二天早上7点前矿山施工作业前出洞进行休息,经过一个多月昼夜颠倒的策略作业,最终圈定了4条银铅锌矿体,新增铅锌矿石量59万吨,被评为浙江省地质找矿成果二等奖。

浙北地区是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但对地质人来说却是矿产贫瘠之地,许多地质前辈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地质矿产工作,找矿成果常常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业内专家多数判定浙北地区不存成大矿的可能性。鉴于大队在浙北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许多年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于2010年12月大队成立地调院加强地质找矿工作,郑晓伟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任命为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萤石矿地质勘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对此许多人都不看好也不抱希望,但是郑晓伟却抱着不服输的信念,一头扎进山里就是两年,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重点加强矿区的成矿条件研究,发现地表两条平行成矿带,开展槽探揭露工作后利用钻探进行验证。在施工钻孔ZK304时,设计施工250米深度见矿,但是施工到了300米、350米仍然没有发现找矿线索,郑晓伟带领项目组对地质剖面图上的矿体产状重新圈定、推测,顶着巨大压力申请追加了50米钻探工作量,终于在施工到392米处见到视厚度45米左右的厚大萤石矿体,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拓展了思路、奠定了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民乐萤石矿项目于2012年6月顺利提交矿物量174万吨优质萤石矿,郑晓伟让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带领项目组创造了奇迹。

“很多地质前辈从事了一辈子的地质工作,也没找到一个大矿,但是这群小伙子轻轻松松就找到两个,运气真是太好了!”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个运气和偶然,但是找矿有多艰难,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他及团队多少个夜以继日、默默辛勤的付出,这其中的必然郑晓伟心里清楚。但他没有因此骄傲和沾沾自喜,而是重新投入到新一轮紧张的工作中,继续啃下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安吉县蒲芦坞矿区是经过郑晓伟反复优选的找矿靶区,但因为安吉是生态环境保护县,地方政府受生态保护理念影响,对大队提出的矿权申请不予支持,没有矿权这块“敲门砖”找矿工作无从谈起,郑晓伟并没有因此灰心,他几个月来坚持上门汇报,以专业角度给相关领导做解释工作,向他们提出战略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性和找矿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作思路,在他的坚持不懈努力下,最终该矿权获批新立。

2014年初蒲芦坞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组成立,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工作,矿区地表没有发现多金属矿的成矿线索,项目陷入瓶颈期,为此郑晓伟日不思食、夜不能寐,为了能搞清楚其中的原由,他又反复上山进行填图调查,终于带领项目组寻得了萤石矿的找矿线索,随即转变找矿思路,仅仅以六个月时间便高效率再次提交234万吨的大型萤石矿,同时填补了浙北地区交代蚀变型萤石矿的找矿空白,在地质找矿系统传为美谈。

郑晓伟被誉为大队的找矿专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他忙碌的身影,哪里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过去,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一个年轻干部的责任担当。

 

他秉承科技引领、转型升级,用非凡成就书写实干创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重要论断以来,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浙北地调院时刻不忘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转变,地质工作也走上了科技引领、转型升级之路。作为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浙北地调院总工程师的郑晓伟,自然又成了这项工作的“挑大梁者”。

什么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什么才能带来希望?种子,哪怕只有一颗。郑晓伟就是我们核工业二六二大队的希望和种子,他作为一颗创新的种子在核工业二六二大队希望的田野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2016年,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院士专家团队的带领下,2017年,为促进地质勘查领域的产学研和技术攻关,他坚持以岗位练兵、技术攻关、技能培训、传帮带为提升方式,他创立了“郑晓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大力推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先后开展创新课题十余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各一项,为“大地质”工作不断深化夯实技术基础,实现了地质工作由传统地质向大地质工作领域的逐步蜕变和华丽转身。2018年,他牵头落实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及地学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借力中科院南古所的“全球地层资源数据库”优势资源,打造了一个共享全球地质资源的窗口;2019年,依托现有地质成果,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矿田构造研究室共建浙北战略性矿产矿田构造野外科研工作站,加强对浙北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潜力评价预测;2019年,牵头建立局系统首家市级重点实验室“湖州市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为地质工作创新发展创建良好的科研平台;2018至2019年,组织撰写的《湖州市西南部萤石矿产资源调查与找矿预测》等科研报告,为单位在各项工作上取得突破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根本方法,现今开展地质工作基本仍然是以沿用传统的地质工作方法为主,郑晓伟一直思考着如何将互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与地质工作相结合,以此提高效率的同时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地表及地下的地质状况。他运用无人机技术开展天荒坪镇的倾斜摄影,能够直观展示当地的高精度立体地貌全景,大大缩减人工测量成本,对研究区地灾点进行有效监测,为推广“两山”理念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开展地质数据研究,真实构建地下三维立体场景可视化展示,形象反映地下主要地质结构全貌,为后期地质工作打下基础;以创新手段制作了一套“野外地质工作实用卡片”,帮助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在野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高效地发现地质找矿线索,切实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和地质找矿成效;突破传统软件的地质底图误差校正思路,创新思路在原有软件的交互式误差校正和自动误差校正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一个新的校正软件“ArcGIS软件数据点坐标读取——转换插件软件V1.0”,大大提高了地质图件的校正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一系列科研平台的建成和科研成果的取得,大大提升了单位在地质科研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本人也先后获得了湖州市劳动模范、湖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湖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荣誉。

 

他善于学习钻研、厚积薄发,用理论知识铸造地质精魂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途径。是我们探索和寻找真理的根本,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找矿的生活非常忙碌,白天野外的工作也非常辛苦,夜幕降临,很多小伙伴晚上八九点就早早地睡了,但是整个屋子里总会有一盏灯亮着,直至深夜十一二点才会熄灭,那是郑晓伟正神情专注地伏案学习。小伙伴的呼噜声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有人问他,你早上那么早起床,白天工作那么辛苦,晚上还要那么晚睡不累吗?他笑着说:“不累!福布斯、马云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优秀的人都那么努力,我们再不努力怎么办?”因为郑晓伟深知:对于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来说,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才是自己的核心,所以无论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来进行学习,他认为学习是增长知识、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郑晓伟的学习方法有多种,学习习惯也很好,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学以致用,利用学习的知识,通过思考研究转化成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郑晓伟经常通过网上找资料,学习基础找矿理论知识、科技前沿新技术,看到好的文献他通通都会下载到手机里,休息间隙、出门坐车,他就会掏出手机看下载好的文献,他觉得这样非常方便,而且能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每次回到单位,郑晓伟总会泡在资料室里好几个小时,在野外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会到这里来寻找答案,资料室里地质前辈留下的地质档案虽然已经泛黄发霉,但对于他来说尤其珍贵,他常说,这些都是前辈们的心血,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有了这些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尽管郑晓伟的专业已经非常强了,但他虚心好学,经常想一些有一线经验的师傅学习,他常常谦虚地说所有人都是他的老师。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他总是找师傅们问,而对于这个好学的学生师傅们也总是耐心地教,郑晓伟很多找矿思路就是这个时候得到的启发。

除了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本领以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郑晓伟非常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他认为思想政治是一切行动的指南,他经常主动参加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野外工作没法回来的时候,就利用“钉钉”进行网络自学,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级党委的重要会议精神及领导重要讲话。他说:做地质行业要围绕国家战略和需求,为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我们做的事情才能顺利的推进,地质工作才能更体现它的意义。

 

他始终坚持初心、坚守事业,用不懈奋斗锤炼坚毅品格

15年是5000多个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而这15年也正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郑晓伟已经从当初那个意气风发、英俊挺拔的翩翩少年,变成了头发花白、沉稳干练的中年男子,他虽然只有37岁,但是工作的艰辛却有让他有着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沧桑和老成。回忆起2004年7月的那个夏天,郑晓伟还清晰地记得大学毕业他整理行囊、远离家乡那日的场景。他依然记得当时那颗稚嫩的心满怀的是对地质事业的崇高敬仰和美好憧憬,脑海里都是干事创业的青春热血和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虽然双亲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泪光让他不由一阵心酸,但迈上绿皮火车的脚步却依然坚定,因为他坚信选择这条路他不后悔。

无限风光在险峰,巍峨的高山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但是陡峭的地势对需要通过大量野外作业来获取地质信息的地质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来自于河北、见惯了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的郑晓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他经常深入到无人的荒山野岭,这里没有车,靠的只有双手和双脚,遇见山高路陡,他就手脚并用往上爬,如果脚下没有路,他就挥刀辟出一条条小道。记得有一次在蒲芦坞矿区上山进行调查时,距离调查目标点有一处陡坡,他像往常一样跳了下来,大概是因为长时间工作过于疲劳,不幸扭伤了腰,但是他仍然坚持把目标点跑完才回到驻地休息,半夜疼得他浑身冒汗,一整晚都没有睡。第二天送到医院,医生建议住院休息,但是他担心项目进度会受影响,硬是忍着疼痛坚持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没过几天稍有缓解,他又惦记着山上的情况,坚持着要与项目组一起上山。在野外工作,手脚扭伤、野草划伤、磨满血泡那都是常有的事,虫蛇叮咬更是家常便饭,还有一次郑晓伟在野外工作时不知被什么虫咬了,一大块皮肤长满红包,起初他没有在意,但因工作时汗水侵蚀,伤口很快发炎、皮肤溃烂,疼痒难忍,但他只是给自己简单搽了点药膏,依然坚持工作。郑晓伟还自嘲说,我们搞地质的人一定要皮厚,练就百毒不侵的本领。

支撑百毒不侵的肉体,是一颗坚毅勇敢的心,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但这所有的困难在郑晓伟看来都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砺,他说“想要拥有越好的东西,就要付出越多”,只要能出成果他认为都是值得的。

 

他甘于青山为家、寂寞为伴,用舍小为大演绎忠诚奉献

“以艰苦奋斗为荣”是郑晓伟的座右铭。他野外室内连轴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事,一年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奔波在野外一线,工作的艰辛和环境的艰苦对心中有梦的郑晓伟来说都不是问题,但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对父母的愧疚、对妻儿的牵挂却能让七尺男儿有泪也轻弹。

自2006年到浙江工作以来,他就离开了家乡,远离了父母,难得有时间回家探望双亲,遇见父母身体不适、自己不能尽孝时,只能在遥远的江南为父母默默祈祷,记得有一次母亲胃出血病危,正在赶工期的郑晓伟心急如焚,他随即打电话回家询问情况,母亲告诉他医生已经安排好手术,让他安心工作不用赶回来,他一面放心不下母亲,一面又没法赶回去,于是让妻子连夜赶回老家替自己照顾病重的母亲,自己仍坚守在项目一线,因为他知道,在家庭和事业,小家和大家之间的矛盾实难调剂,因为他知道,独立操持这个家十几年的妻子能够替他担起这份责任,因为他知道,深明事理的母亲明白自古忠孝难两全;安吉虽离湖州很近,但与妻子厮守的日子却屈指可数,来不及新婚燕尔,婚礼第二天他就匆匆赶回了矿区;儿子出生以来他几乎没有照料过,因为工作无法分身,他早早地把只有20个月大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托班,虽然心中万分不忍,但他告诉自己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长大之后他一定能够理解……郑晓伟把对熟悉而又陌生家人的这许多愧疚、思念和牵挂全都埋在心里。他说他很欣慰能得到家人和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每次从野外回家,妻子莞尔一笑,儿子叫一声“爸爸”,他的心里就暖暖的,感觉特别幸福。

 

他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团队绩效尽展领导魅力

“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可以打败一支由一只羊带领的狮群”,这个道理说明管理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整个集体的好与坏。自2012年6月起,郑晓伟担任大队地调院总工程师以来,他除了要继续带好自己兼任项目负责的几个项目,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整个院的技术指导和团队建设上来。地调院的人员队伍结构以新进大学生为主,项目组成员均为清一色的80、90后大学生,大多欠缺野外实践经验,为使他们尽快成长,郑晓伟经常深入项目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在工作中言传身教,在生活中细致引导。每遇技术难关,他会组织召开座谈会,让大家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共同攻克;在开展野外工作时,他会根据项目组员各自的技术特长和性格特点划分工作任务,使人尽其才、各尽其能;他经常性通过“送出去”学习交流、“请进来”专家答疑授课、“我是带头人”职工讲堂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他组织开展项目安全文明标准化创建及“五比一创”、“工人先锋号”等活动,有利促进了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工作规范化;他在项目部设立“流动书吧”、“读书角”、“文体角”等活动平台,不断丰富项目组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他的积极培养下,项目组内思想目标高度统一、团队凝聚力强、学习氛围浓郁,项目组成员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技能,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一批技术骨干茁壮成长,其中许多走上项目负责岗位,在学术论文评比、地质技术比武等各项劳动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组内和谐融洽、友爱互助,项目组成员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对野外一线的工作资料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始终将工作任务摆在第一位,牺牲个人家庭生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秀作风,冒严寒,顶酷暑,节假日依然加班加点,扎实认真地开展野外工作。

地调院的多个项目因业绩优秀获得表彰,民乐萤石矿项目被评为“浙江省工人先锋号”,蒲芦坞项目组被评为湖州市“最美班组”。

 

他纵情燃烧自我、服务社会,用公益服务点亮地质情怀

郑晓伟常说:“地质队的任务不仅仅是找矿,我们要发挥所长,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只是一名新湖州人,但是他却时刻心系湖州的发展,为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翔实的天然本底放射性信息,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规避放射性风险保驾护航,他撰写的《建议我省开展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获时任副省长孙景淼的批示;参与起草的《山水湖州生态传承与发展研究》咨询报告,为湖州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他提出要以立足服务地方开展地质工作的工作思路,近年来相继在湖州市各县区开展农用地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建立“浙北流转中心”,为改善湖州市土壤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支撑;开展湖州市首个试点项目“安吉县天荒坪镇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评估地质灾害稳定性及危害性,提出防治建议,服务地方政府“除险安居”行动,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效应;开展“环太湖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南部)综合地质调查”,围绕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提出地质解决方案,服务湖州市自然资源管理及南太湖新区建设。

他向大队提出建立服务地方志愿者服务队的建议被采纳,他带头并组织项目技术人员积极加入大队“地质红”志愿服务队伍,为湖州市提供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矿山事故应急排险、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地学知识科普志愿者服务,为湖州市民的生命安全、科学知识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每年他带领志愿服务队以“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土地日”“科技者活动日”等活动为载体,依托地方政府、学校、社区等平台,进学校、入社区、驻广场、下乡镇、进矿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梅雨季节及地质灾害多发时期,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对接,对地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进行隐患排查,并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初步防治方案和建议,为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为湖州市“除险安居”行动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撑。

激情成就梦想,汗水铸造辉煌。郑晓伟用十五年的默默奉献,十五年的创新担当不仅成就了自我,还赢得了同事、领导的肯定和尊重,郑晓伟是核工业二六二大队的一员,他取得的荣誉和成就也是核工业二六二大队辉煌历史的一部分,他和他的奉献担当精神也将影响一批批年轻的地质队员,激励他们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光荣的地质事业。

返回列表>>

上一篇:创新地勘文化 引领和谐发展 ——张军同志先进事迹

下一篇: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陈焕元

版权所有 2008-2010 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浙ICP备11013850号-1
地 址:浙江省湖州市环渚路666号浙北地质大楼 电 话:0572-2115816 邮 箱:wlgly@zbd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