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职工文苑

难忘的记忆

信息来源: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发布时间:2016-12-01   浏览次数:8652

      二O一六年金秋,即将迎来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建队六十周年华诞,喜庆日子的来临,使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我有幸见证了二六二大队六十年来的风雨历程,见证了几代地质人前赴后继、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见证了二六二大队的辉煌与荣耀。这一路走来,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苦、那些乐……既催人奋进,更教人缅怀!
                                                                                         引    言
      建国初期,面对西方大国核威慑核恐吓,在中国经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英明决策。我国的铀矿地质事业由此展开。
      一九五六年九月一支铀矿地质勘探队伍,在江西省上饶县枫岭头乡坑口村诞生了。她就是309队13分队(现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以下统称二六二大队)。当年刚三十出头的南下干部王毅和张理德、冯尔录三位大队领导,肩负使命和重任,率领着从湖南309队8分队、贵州6分队及部分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干部、技术工人,从坑口这里起步,开辟了二六二大队铀矿地质勘查征程。首战坑口,转战乐安芙蓉山,挥师赣南,浙江浙北。60年来,秉持“以献身地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青山为伴,深山为家、艰苦创业,甘守清贫,默默奉献。江西的红土地,浙北的南太湖热土,处处洒下了二六二大队几代地质人的辛勤汗水和奋斗足迹,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一座座丰碑,为祖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核工业部、江西省政府授予的“功勋地质队”、“地质勘查功勋单位”殊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座核电站成功发电、无不饱含着我们地质人的辛勤汗水,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坑口起步
     坑口位于上饶市以西约20公里处,南临浙赣线、东距最近的枫岭头火车站5公里,四面环山,与外界不通公路。坑口矿点是309队四分队发现的航空异常,由一个小队在此作地表揭露。1956年9月该小队正式移交给二六二大队。二六二大队队部和一工区就设在离矿区不远的坑口村里。
      十月以来,从枫岭头火车站至坑口的山间小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他们操着不同口音,着装各异,有男有女,肩挑的,人抬的,还有推着独轮小车的,不停的把机器设备、仪器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运往坑口,一位上海的年轻人,从来没走过这样的山路,走不动了,就坐着独轮车进了坑口,给后人留下笑柄。特别有几个卷头发,高鼻梁、绿眼睛的外国人到来,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神秘和好奇。由于保密原因,开始不知他们来干啥的,后来才知道是地质部来探矿的。
      坑口村里有座老祠堂,一所200多平方米的学校二层小楼,一顶帐篷,祠堂既是食堂、又是仓库、宿舍,职工睡着地铺,在宿舍里办公,煤油灯下画图。二六二大队就在这艰难的条件下起步,开始了漫长的铀矿勘查征程。
      1956年10月22日,没有等人到齐的20号工地,一号机机长康玉发带着全机人员,操作着苏式手把式A-50型钻机开钻了,供水系统还未架设,就从四里开外的龙井湾挑水上山保证了开钻。年底前二号、三号机和一号坑道相继开工了。
      12月1日,在广丰县竹棚乡组建二工区,为尽快突破,抽调从湖南锡矿和东北地方煤矿调来的生产经验丰富的工人投入山地工作,先后开挖四个坑道,开动一台钻机,根据地表揭露情况看,包括苏联专家在内的技术人员都抱有希望。为便于生产指挥,57年初队部也由坑口迁往广丰大南桥,并又抽调钻机和山地力量增援二工区,然而经过四个月奋战揭露结果,地质情况并不乐观,矿体小,品位低,价值不大,六月便停止揭露,队部随即又迁往上饶市内,年底再次迁往坑口。
      1957年2月组成的三工区在铅山、横峰矿点揭露也因矿体小,品位低而停止。
      坑口工区却不断传出捷报,矿体由西山向东山延伸,在中部见到了29.4米厚的矿层,东山地段控制的钻孔见到26.2米矿层,平均品位在千分之一以上。为尽快落实矿床储量,加快东山勘探上马,原计划半个月修条上山公路,发动职工齐上阵支援,一个星期就修好了。1957年6月,集中二、三工区力量至坑口东山,共九台钻机以80x80米网距,局部地段加密为40x40米,山地用深浅井探、坑道加以控制。至年底,用了一年三个月完成了坑口矿床的勘探任务,旗开得胜,首战告捷。
      当年二六二大队有职工350多人,技术人员36名,钻机11台。
      1958年2月正式提交了坑口矿床储量报告。它是我国第一批开采的三个铀矿床之一。
                                                                                           转战相山
      刚刚结束坑口战斗的创业者们,马不停蹄转战到赣中东的乐安芙蓉山,芙蓉山属相山矿区,位于相山西部。队部设在芙蓉山西部山鹿的湖溪。1958年初,摆在二六二大队面前的头等大事是队伍搬迁,从坑口到湖溪相距280多公里,需要用汽车转上火车,由火车再转上汽车,还有20多里不通汽车的山间小道,硬是靠地质铁汉子们搬上搬下,人挑肩扛,巧用水运,蚂蚁搬家式的方法完成了艰难的搬迁任务。
      二六二大队进入芙蓉山地区工作后,在局提出的“扩大老矿区,开辟新基地”的地质工作方针指导下,及时调整队伍部署,坚持以勘探为主,加强普查工作,成立了普查队,为尽快取得突破,采取全面出击,各个击破。1958年4月,新组建的230多人、10台钻机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一工区,担负勘探主攻任务进入芙蓉山两翼的湖港、河元背、东山、居隆庵等矿点,二工区进行芙蓉山东翼的云际矿点,年底为缩短战线,二工区由云际调回西部的石洞矿点。普查小队同时在湖港、河元背、居隆庵、石洞、书塘、邹家山等区域进行1;1万伽玛普查和1:2000的伽玛、爱曼详查。由此,二六二大队在芙蓉山地区的普查、勘探工作轰轰烈烈展开了,那时正处在大跃进年代,在全国各条战线鼓足干劲、争上游的精神鼓舞下,地质健儿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战斗场面如火如荼。
      1960年,我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物质匮乏和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并向我国逼债的双重压力考验,全队干群挺起胸膛,迎难而上,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国分忧解难,办农场、搞种养,上山挖葛根、捡橡子,粮食不足瓜菜代,职工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仍坚持生产、工作一线,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
      1958年9月、1960年6月二机部部长宋任穷来到相山矿区视察指导工作,亲临二六二大队并在机关职工大会上作了报告,在肯定二六二大队工作的同时,要求“建立一支能打硬仗,艰苦奋斗,甘当无名英雄的队伍。”上级首长的要求给大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鞭策与动力。
      经过十年鏖战,普查找矿取得可喜成果,1958-1960年普查一小队在湖港、河元背、居隆庵、书塘、邹家山等发现了一批异常点带,为扩大老矿区提供了有力保证。1960-1965年一、三小队投入乐安招携、罗山岩体,1965年又转入宁都桃源地区进行1:1万伽玛普查,广大找矿人员早出晚归,翻山越岭,钻荆棘茅草,登山峰、下山沟,迎着风雨,冒着毒蛇猛兽袭扰,历尽艰难险阻,怀着为祖国找大矿找富矿的理想、信念,用辛勤汗水换来丰硕的成果,完成普查面积1257.1平方公里发现异常带矿化带就230多条,揭露点16多个,初勘点16多个,勘探基地二处。有的发展为大型铀矿床和巨型铀矿田。
      勘探取得丰硕成果。从1958年4月开始至1963年底在芙蓉山两翼除邹家山继续在勘探中,居隆庵因铀钍混合型奉命暂停外,湖港、河元背、书塘、石洞、虎形山等矿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1964年初,河元背矿床勘探结束,将部分力量充实邹家山(四工区改为一工区),其余人员都调往云际工区,集中了全队13台钻机60%的勘探力量,重新组成二、三工区,一个揭露队,设立了云际会战指挥部,并抽调2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综合组全面配合勘探、普查、揭露工作,对云际、上谙地区地质构造进行调查填图。那年云际下着大雪,天气特别寒冷,送水管被冻裂了,为了保证钻机生产,干部职工冒着刺骨的寒风,踩着齐膝盖的冰雪,跌倒又爬起来,奋力重新架起供水管路,保证了钻机生产。云际山高陡峭,公路离钻机现场有几里山路。为了早日投入会战,钻工们冒烈日,汗流夹背抬着钻机一步步往上爬,山太陡不好抬,捧着大杠喊着口号几十公分的往上拖。
      经四年的奋战结束了云际矿床的勘探任务,探明并提交工业储量2000多吨,为国家提供了一个大型铀矿床。
      邹家山矿床原是309队四分队发现的航测异常点,1958年度普查一小队进行1:2000详查发现了一、二号异常带。1960年投入揭露勘探,该矿床属于隐伏性盲矿体,地质技术人员对矿床的认识几经反复,甚至出现下的念头。在理想、信念、探索追求激励下,他们,反复深入调查,综合分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终于摸清了找矿规律,认识的突破,扭转了被动局面。1965年初,对一、二、三号带完成了勘探,落实了一个大型矿床。1968年我队转迁赣南将该工区移交给二六一大队,经他们深入勘探成为我国最大最富的单体铀矿床。
      十年中,二六二大队完成了对湖港、河元背、石洞、书塘、邹家山、虎形山、云际等八个矿床的勘探任务,提交工业储量XXXX吨,远景储量数千吨。
      十年中,二六二大队这支年轻的铀矿地质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队伍结构由单一的勘探队发展成普查、揭露、勘探并举的全能地质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钻机由11台增至17台,钻探装备和自动化程度都有所改善,国产液压机替代了苏式手把式钻机,柴油机换上了电动马达,有了半自动扭管器等。
      十年中,职工队伍已得到很大发展,职工人数由1958年的339人增至1408人,队伍素质有很大提升。1959、1960年前后从部队挑选了政治可靠、思想作风过硬的退伍转业军人来队,从各大专院校分来了一批各专业的学生,又从地方招收了一批初、高中毕业生,转正了一批临时工,他们的加入为队伍增加了新鲜血液,大大提升了战斗力。
                                                                                              挥戈赣南
      1969年1月,二六二大队迎来了建队以来的第二次转略大转移,由乐安湖溪迁往革命老苏区兴国县古龙岗。脚跟未站稳,1970年7月又从古龙岗迁至宁都县钓峰乡,1971年5月最后落脚在宁都县黄陂镇雪塘村。在赣南红土地的28年中,是二六二大队发展中的鼎盛时期,无论是队伍规模、装备设施、自动化程度、技术素质、工程量及地质成果都今非昔比。职工人数1979年最高达2661人,规模不断扩大,全队拥有直接生产单位15个,辅助单位8个,机关科室、部、委19个。平均钻机开动台数达30台,钻探年进尺最高达124466米,地质成果探明铀工业储量xxxxx吨,提交了我国第一个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
      28年中,职工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实现了队伍的新老交替,1970年至80年代中期,除部分从地方招收的退伍军人、上山下乡知青外,在队内招工、职工退休顶替接收了大批职工子女充实到生产工作岗位,成为了一线的生力军,他们接过老一辈地质人的接力棒,奋发拼搏,特别在二次创业中充当了主力军。
      在八十年代,全队拥有一支专业齐全、经验丰富、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工程技术干部队伍,有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73名,助工及技术员152名,他们为我队铀矿地质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赣南28年中给二六二人留下最为深刻令人难忘的应是桃山会战和二次创业。
                                                                                             桃山会战
      桃山会战还得从1965年说起,大队为了落实勘察后备基地,1965年7月大队长王毅亲自率领26名地质技术骨干,前往在赣南宁都地区工作的普查一小队蹲点,组织了桃源普查工作会战。普查一小队不负众望,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在原兄弟单位三队工作过的地区,又发现了石示下、车盘坑、行上背、梅花山、稳布等一批新的矿点、矿化带。
      1968年三工区在上府头矿床勘探中,地质组的技术人员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找矿规律,概括为:“大构造之间有大矿,抓住北东东小构造不能放,红化蚀变有希望,不同接触部位有好矿”36个字找矿规律。这一规律运用于坪上矿床果见效果。找矿规律的突破带来了希望,桃源矿田初露端倪。
      1970年5月大队革委会果断作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并响亮提出为誓夺“第二石马山”而奋斗(石马山位于江西乐安相山地区,已发展成巨型铀矿田)。
      1970年6月——1982年底前后三次,以桃山大断裂带为中心,集中二、三、四、五四个勘探工区,17台钻机,一个硐探工区,三个普查小队,全队80%勘探施工力量,职工上千人,展开了建队以来最大规模的勘探大会战。
      会战场面十分动人,公路上车水马龙,山上钻机林立,机声隆隆,上下班的,技术人员编录、测井的、送料、送饭的……往来人员川流不息,一派热闹景象,目标:会战找大矿。
      机关片职工只要听到广播会战工区钻机搬家或打吊锤的通知,不需动员,不分男女,甚至家属都会自告奋勇,乘上汽车奔赴搬家现场,不管道路多么艰难,钻机大件四人一组,八人一件,花落有家,剩下的钻杆、地板、工具等等,二人抬,一人杠地搬往新机场,人人都争着为大会战出把力。
      大队工会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以优质、高产、低耗、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热火朝天,以一面三角小红旗,开展的流动红旗赛非常活跃,小班进尺创新高、破记录,一浪高过一浪,月底评比获得流动小红旗,没有物质奖励,挂上小红旗钻工们异常高兴。四工区好戏连台,先后几台钻机创高产破记录,首先是二号机突破月进尺千米大关,创造单机月进尺1031米的记录;十四号机创造了用63天完成孔深1001.4米的千米孔:九号机85年又创月进尺1046米新记录,刷新华东地勘局记录,每次大队党政工团敲锣打鼓为他们送去祝贺信,放一场电影,以资鼓励。大队宣传科利用载波器全队联播、电影银幕报和桃山小报及时宣传大会战盛况和喜讯。
      经过三次大会战,终于探明了桃源万吨级花岗岩型的巨型铀矿田,实现了誓夺“第二石马山”的奋斗目标。
                                                                                                      二次创业
      八十年代中期,贯彻核工业“保军转民”方针,大队由单一找铀向“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种经营,搞活地质”的方向发展,至89年全面停止找铀任务,调整为综合找矿,多种经营。开始了二次创业的艰难历程。
      1987年二六二大队被列为“以金为主,金铀并举”,单位开始了找金工作,大队及时组织找金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快找金人员培训,全面出击,先后在乐平、景德镇、广昌、临川茅排、兴国均村、瑞金岗面等地以及山东栖霞县开展了岩、沙金的普查,终于在江西临川茅排、瑞金岗面和山东栖霞取得了突破,五年中找金取得了丰硕成果,探明金工业储量2063.9公斤,银117.3公斤,金远景储量18吨,控制揭露点5处。大队先后被省、部评为“找金先进单位”。由于大队迁建,茅排金矿交给了二六五大队,山东栖霞金矿交给了二七三大队。
      多种经营,素有艰苦创业作风的二六二队职工,在资金短缺,人才流出,没有支柱项目,市场环境差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利用专业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短、平、快项目先做起来,车间修造结合,生产出售打谷脱粒机;车队组织对外运输;二工区职工用集市摆摊设点卖豆腐、馒头、发糕;三工区打井队肩挑打井工具,风雨兼程,为老区百姓打井找水。大队还办起了珠宝厂、豆制品厂、山东办了地毯厂、化工厂、网套厂。同时对外积极寻求合作单位,开办了花岗岩板材厂、煤矿等,经多方努力,不断探索,终于开发出了适合队情,适应市场的优秀项目。
      机械厂外联化工设计单位研制的水平真空带式过滤机,以设计先进,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广泛运用医药、化工、食品、矿山,畅销全国各地。成为大队转民骨干项目。1993年5月在北京经核工业总公司多种经营部会同有关专家正式评审获得通过,同意二六二大队机械厂过滤机生产线在浙江湖州市经济开发区技改扩建,以项目带基地迁建,1993年5月25日二六二大队与湖州市政府签订了“关于二六二大队成建制迁建湖州经济开发区协议”,使二六二大队人盼望已久的进城梦得以实现。
      井巷公司从广东韶关钢厂引水隧道开始,到承接遂昌、秦山公路隧道,再迈向“京九”铁路隧道、甬台温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多个工程被评为优质工程,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声誉,并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隧道施工一级企业资质证书。在秦山隧道施工完成后,进入并扎根于核电施工市场,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二六二大队多种经营的支柱产业。
                                                                                              再创辉煌
       在转产创业中,二六二人没有被困难吓倒,正如华东地质局一位领导所讲:二六二大队是“水中皮球”,再大困难也压不垮,压不沉。成为了宋部长要求的“一支能打硬仗,艰苦奋斗,无名英雄的队伍。”二六二大队迁入湖州后为再次飞腾开辟了广阔空间。跨入新世纪,二六二大队由核工业华东地质局转隶于浙江省地质勘查局,正式纳入浙江省编制。2003年,大队与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合并重组,虽大队领导班子几经变更,但始终坚持以地质立队,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以地勘为主业,工程施工为支柱,发展矿产开发、房屋租赁等多种经营的经济格局。在地质找矿和工程施工产业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大队先后获得全国“首届百强地质队”、“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浙江省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浙江省心灵港湾工作坊示范点”等荣誉。
                                                                                           丰碑背后
      1991年1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核工业航测遥感测试中心大礼堂召开的“核工业功勋地质队命名大会”,二六二大队队长辛惠保、党委书记钱尹生受二六二大队职工的重托,荣幸出席了隆重庄严的大会,代表着二六二大队站在核工业最高奖台上从核工业部首长手中接过“功勋地质队”的奖状、奖杯时,心情十分激动和幸福,更感到手中奖状和奖杯的份量,她是二六二大队几代地质人用辛勤汗水乃至生命换来的崇高荣誉。她的背后有我们老一代领导和优秀科技干部王毅、张理德、冯尔录、樊国平、张广义、粟元图、王从周等流下的汗水;有出席全国“群英会”代表陈汉英,全国科技大会代表省部劳动模范陈文光,全国测绘行业劳模马敢英,省、部、局劳模刘长根、刘世清、艾青源、李业训……还有大队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等等,既有那些为铀矿事业奋斗拼搏,患有职业病及因公倒在现场,献出宝贵生命和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英年早世,长眠于“七工区”及其地各地的先辈们的无私奉献;也有哪些虽未曾有任何荣誉,长期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生产一线的职工及跟随丈夫走南闯北、关心大队工作、积极参加钻机搬家等义务劳动、义务送饭送水、支持丈夫工作,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的职工家属们的默默支持,他们都集中体现了二六二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结    语
      六十年风雨兼程,二六二大队成为了刘伟部长称赞的老队伍、好队伍、能打硬仗的队伍,是在原子能事业上作出重大贡献的队伍,是一支无名英雄队伍。六十年风雨兼程,给二六二人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的、美好的、珍贵的、难忘的回忆!(钱尹生)

返回列表>>

上一篇: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下一篇:回望那一片天空

版权所有 2008-2010 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浙ICP备11013850号-1
地 址:浙江省湖州市环渚路666号浙北地质大楼 电 话:0572-2115816 邮 箱:wlgly@zbdzw.com